家住钟楼区五星街道新庄村的钱金娣今年已经93岁高龄了,她有7个子女。到这个年纪,老太太本该儿孙绕膝、安享晚年。但她却将子女们都告上了法庭,这个大家庭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矛盾呢?
现场:钱金娣哭泣
头发斑白、满脸皱纹、老泪纵横,这位就是93岁的钱金娣老人。因为去年摔了一跤,所以老太太的腿脚不是很方便,但除此之外,老人的身体还算健康,思维也比较清晰。
同期声:钱金娣:丢人的 只会在家哭哭了 眼睛么哭瞎 所以我眼睛都看不清了
什么事情让钱金娣觉得这么丢人呢?原来钱金娣有4个儿子,3个女儿。2000年开始,她就和老伴住在了二儿子陈国松家,现在老伴已经去世。而从去年10月份开始,7个子女为了赡养老母亲的事情闹的不可开交。
同期声:记者:你们现在主要的矛盾纠纷是什么
钱金娣的三儿子 陈全松:这次我娘是怎么摔的 是摔的还是生病的 跟我们说是生病的 结果事实是摔的
原来,2014年9月30号,钱金娣在二儿子陈国松家拉窗帘准备睡觉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年纪大了可经不起这么一摔,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
同期声:钱金娣的二儿子 陈国松:然后到医院 他们没去服侍一天 也没出一分钱 医院结账都是我们去 借着钱去结账的
除了医保报销的费用,陈国松还另外为母亲付了两万多元的医疗费。他认为这两万多元由继承家产的四个兄弟共同承担,合情合理。但其他三个兄弟却不认可。
同期声:钱金娣的三儿子 陈全松:只要坐在一起大家讲 就算10万也只要两万半一个人 他现在兄弟都不承认
记者:现在你们是不出呢还是什么意思
钱金娣的三儿子 陈全松:我不是不出 首先出这个钱 为什么理由出 为什么我们要和他分摊 事情你一个人做 钱大家出 没这样的事情的 住院不讲 开刀不讲 请护工不讲 出院不讲 这个钱谁出 没什么疑问 就你一个人来
原来,钱金娣这次摔跤只是导火索,二儿子陈国松与另外三个兄弟积怨已久。1993年分家的时候,四个儿子各得了两间房子,但在2004年翻建房子的时候,因为母亲住在陈国松家,村委就批准他家多造了一间房。
同期声:钱金娣的二儿子 陈国松:多造一间房子的 这间房子是我和大队书记讲下来的 大队书记说别烦了 给你造三间吧 他们(兄弟)认为这个地基是娘的地基
钱金娣的小儿子 陈传松:我娘在这15年之内 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之下 造这个房子 是不是她有共同产权 再一个村镇改造 村主任说还贴给我妈八千块钱 我娘总归有份的
几个兄弟认为,翻建中多出的一间房子应该归母亲所有。但是陈国松觉得这房子是自己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其他三个兄弟是觊觎自己的这间房。
同期声:记者:那房子是谁造的
钱金娣:房子他(陈国松)造他的 就是为了房子的事情弄得鸡犬不宁 说要国松给一间他们的 他辛苦造出来的 怎么能叫我给呢 我又没拿钱出来
钱金娣的小儿子 陈传松:真理只有一条 你这个房子到底是虚是真 如果是真的 真金不怕火烧 就是我的 如果是虚的 这个肯定牵扯到后面的经济问题的
而除了房产问题,几个兄弟姊妹为了经济问题也是闹的不可开交。钱金娣每个月能拿到1890元的政府补助,另外钱金娣老伴的遗属费每个月还有460元。这么一算,钱金娣一个月也有两千多元的经济来源。
同期声:钱金娣的二儿子 陈国松:钱都在我大姐那 当时想想反正大家都不要拿钱出来 她的钱看她的病 大姐就一分钱不拿出来 跟他们串通说摔在谁家就谁负责
从今年2月份开始,村委把钱金娣的这笔钱直接交到了她本人手中。而在此之前母亲的钱都是由大姐保管,母亲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但是从去年钱金娣摔跤开始,兄弟姊妹间有了矛盾,大姐也就再也没把钱拿出来。
同期声:钱金娣的小儿子 陈传松:15年的经济账出来了 我们没用一分钱 我们不知道钱哪去了
记者:大概15年一共有多少钱
钱金娣的小儿子 陈传松:总金额暂时不能说 数字蛮大的 在银行现在余留五六万元 前面的钱挥霍一空
记者:以前的钱你大姐管的 你们不应该问大姐吗
钱金娣的小儿子 陈传松:我大姐说月月送回来给我娘的
钱金娣的二儿子 陈国松:460元拿回里给娘用 是她的人情支出
记者:算过没 这边一共拿到多少钱
钱金娣的二儿子 陈国松:我们又不拿钱 直接给她的 我们不拿一分钱 她开销的
几个兄弟为了一间房子互不相让,为了母亲存款的问题又纠缠不清,但这关系到了今后钱金娣老人的赡养问题。为此陈国松找到当地村委,希望帮忙调解。但是经过多次调解,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村委只好为钱金娣老人委托律师,向法院起诉赡养问题。这样一来,七个子女都成了被告。
庭审现场:审判长 韩晶洲:我们把房子和经济放在一边 如果房子和经济没有处理好 你愿意赡养吗
钱金娣的大儿子 陈寿松:她有房子 有赡养 也许她也不需要我们呢
钱金娣的三女儿 陈亚琴:作为女儿我没有继承父亲的遗产 如果按照法律 女儿也可以平等地继承父亲的遗产 我来养 这些东西拿出来
钱金娣的二儿子 陈国松:我同意养我娘的 我娘现在也是我养着的 他们要是都不养 我来养 但是她的钱都归我 不要烦了
原告要求七个子女共同分担每月800元的赡养费,同时每个月轮流照顾原告。但是除了陈国松,其他子女都不同意这种赡养方式,那么他们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同期声:钱金娣的小儿子 陈传松:大人没必要经常搬 因为这么大年纪了 再一个设施都全的 我们只要求他(陈国松)开一个门 我们来轮养 不管多少钱 每个轮养的人承担 娘的钞票都在银行里 不允许用 自然生病再拿出来用 不够兄弟再拿出来再分摊 我们讲的蛮好 他不接受
记者:为什么要另外开一个门呢
钱金娣的小儿子 陈传松:便于我们 不承认兄弟 我们24小时监护 不要门还没进说东西少掉了
钱金娣的二儿子 陈国松:你说可能吗 我的房子不要他们做主
陈国松的妻子 周堰:他们本来在想我的房子的 我开一个门 我还讲的清吗 不可能的事情
陈国松的妻子和钱金娣的三女儿陈亚琴吵架画面
同期声:钱金娣:我93岁了 我还不如早点死掉了 我不要活了
目前,新北区人民法院还在对此案进行审理。从实际情况看,钱金娣老人每月有两千多元的经济来源,还有存款,短时间内根本用不着子女的钱,最多就是要点手脚,照看一下。但即便这样,几个子女还是在赡养问题上闹的不可开交,想想真没这个必要。希望大家能够各自退一步,眼前最重要的,是让老母亲生活的舒心踏实,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