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首名为《南山南》的民谣红遍全国,里面有这么两句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形象的表达了诸多北方小伙伴有暖气的嘚瑟心情,也让一些怕冷的南方人是羡慕嫉妒恨。可这北方人如果来了南方,又该如何过冬呢?
新城公馆业主 张志国:没来南方之前 觉得南方真的非常好 是我们北方人向往的生活 我说句实话 尤其江苏 理想的天堂 所以几经辗转 终于在这安家落户了 也是我人生一件欣慰之事
今年66岁的张志国老家在大连,年轻时因为工作原因,他经常北方南方两边奔波。2013年退休后,他带着妻儿落户武进。可这南方的冬天,却让他们一家扛不住了。
新城公馆业主 张志国:习惯上认为南方的温度比较高 和北方实际温差有十度 甚至二三十度 似乎南方不冷 其实不然 在南方 在常州 你无处躲无处藏 房间到处阴冷 外面偶尔有个阳光 甚至外面比屋里还暖和
张志国的妻子 李凤君:要是不开电热毯都不能上床 被子都是潮潮的 湿湿的 往身上一盖 那种感觉马上人就缩起来了 一直就要开空调
从11月15日开始,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恢复供暖,这也让备受阴冷之苦的张志国夫妇特别怀念。
窗体底端
新城公馆业主 张志国:在所有的公共场合里面都是温暖如春 甚至在家里办公室里 人们只要穿一件衬衣就可以了 一旦出去是在行走当中 还有交通工具 身上的热气还没有散掉 又开始暖起来
南方集中供暖 您怎么看?
其实啊,不光是张志国,每年北方供暖期开始,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总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可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不是所有的南方城市都有供暖需求,像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所以也就不需要集中供暖了。那咱们武进市民对这事是怎么看的呢?
市民:我觉得不需要 可能比较干燥 我们这边的人可能会有点不适应。
市民:暖气只有寒冷的地方才用得到吧 这边有空调也不错了。
市民:供暖是为小部分人考虑 当然我也供的起的 但是要考虑国家能源等各方面的紧张因素。
这些市民是反对集中供暖的代表,那支持者是怎么看的呢?说到底啊,北方大部分地区集中供暖是一种福利,用最少的钱,能享受到一劳永逸的取暖方式,而南方恰恰相反,因为缺少集中供暖机制,长期都是分散取暖,存在着供暖补助的缺失。每到寒冷季节,只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决定取暖方式,从油汀,到电暖器,到中央空调,每种取暖方式的耗电量都是惊人的。
市民:开空调和暖气不一样 不是一个意思 北方暖气不只家里有 通道电梯里面都有的 包括卫生间厨房都有的 他们那边穿羽绒服很干净 因为在家里不要穿 但我们这边不管做饭吃饭 都得穿上厚厚的羽绒服 要不然受不了啊
这位市民曾经在北方呆过两年,冬季的暖气让她印象深刻,在零下几十度的北方,室内都是暖烘烘的,而回到了南方,她却生了冻疮。因此她觉得南方集中供暖很有必要。
市民:尤其是南北方之间流动性比较大 有的南方姑娘嫁到北方去 同样有北方姑娘嫁到南方来 假如达到统一的话会更加好一点。
市民:南方的冬天比较湿冷吧 如果冬天有暖气当然更好。
市民:小孩玩的时候就不要担心 他经常在地上爬 手会受凉。
看来啊,要不要集中供暖,各种各的理由,而按照60年代初国家对能源利用的相关政策,长江以南集中住宅建设或者公共办公设施场所是不需要同步考虑集中供暖问题的,当然了,小部分的尝鲜者也有,新奥燃气就开通了这项服务。
常州新奥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 荆青: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 我们就逐渐放开了一部分 参照国家的技术规程 人为的拓展放大了供气能力 对老小区 我们基本实施了能力扩展的改造 从管径的扩径到压力的提升 来确保供应能力的提升
这项服务呢,其实就是燃气地暖,武进已有1%的居民用上了,但是新奥燃气通过社会调研,发现有这种诉求的用户还是比较少,而燃气地暖的瞬时用气量也相当大,平均一个家庭一天的用量几乎是正常家庭两个月的用气量。
常州新奥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 荆青:集中供暖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个必须与外围环境匹配 确实有这种诉求 第二消费群体必须有消费能力的支撑 所以我们现在散户 点供暖的形式应该说对我们的能源利用相对比较合理
目前呢,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供暖体制。比如德国政府就相继颁布房屋建筑结构和供热设施节能法规,暖气和热水根据实际耗用量来测量和结算费用的计量法规。这些法规实施后,德国全社会的供暖能耗整体下降了20%到30%。即使南方供暖依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北方供暖依然是羡煞旁人,都应从民生、环保的高度来看待。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能源状况、居民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承担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供暖模式,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公共产品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