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在上个月,78岁的谢杏大在外面突发疾病,差点儿就丢了性命,幸好碰到了一群热心的邻居。来看朱晓丹的报道。
谢杏大老人住在聚湖社区北建新村,10月24日下午4点左右,她与两个邻居结伴出门散步,往回走时,几个老太太在路边的石凳坐着闲聊起来。
聚湖社区北建新村居民 谢杏大:聊了一会儿 突然心上难过 我说怎么会这么难过 我就站起来 身上的汗直掉下来 就喘不过气了。
另外两个邻居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见谢杏大脸色苍白,呼吸困难一时也慌了神,两个人架着谢杏大往回赶。
聚湖社区北建新村居民 谢杏大:正好吴老师在外面搓麻将 他身上有救心丸的 看见我那样子 马上给我一粒救心丸
谢杏大口中的吴老师是同样住在北建新村的吴淦正,是位退休教师,因为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一直随身带着救心丸以备不时之需。当天正好碰到了谢杏大,及时伸出了援手。
谢杏大的老伴 李渭根:扶回来以后头上潮的 一头的汗 冰冷。
记者:当时心里也很急吧。
谢杏大的老伴 李渭根:怎么不急呢 平时她样样照顾我 她一旦有个好坏 我照顾不了她我怎么办。
到家后老伴李渭根立刻为谢杏大接了氧气,再吃几粒救心丸,不一会儿,谢杏大的症状有了好转,女儿得知后又坚持把她送到了医院。
聚湖社区北建新村居民 谢杏大:救护车一直送到医院 医院说是心肌梗塞 在外面有50%的死亡率 吴老师的药真的是救命药。
谢杏大的老伴 李渭根:事情虽小精神为大 事情认识到人都会做的 但是这种精神现在值得弘扬。
冬季心梗脑梗高发
谢杏大一家十分感谢吴老师,但吴老师觉得只是举手之劳,不愿上镜,在这里,我们也为吴老师的凡人善举点个赞。谢杏大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在重症监护室住了8天,之后就做了支架手术,目前正在康复中。让老人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的罪魁祸首正是她没怎么放在心上的高血压。
聚湖社区北建新村居民 谢杏大:平时测下来说是有高血压 我也没当回事情
记者:吃过药没?
聚湖社区北建新村居民 谢杏大:有的时候头痛就吃一粒 不痛就不吃 这次验出来又是高血压 又是糖尿病。
市二院阳湖院区 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新:冬季停药的话危险系数一下子升高了两三倍 不能轻易地停药。
因为谢杏大的老伴李渭根有冠心病,平时家里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备得比较多。而此前,谢杏大也出现过几次胸闷头痛的情况,但老两口都没有在意。
谢杏大的老伴 李渭根:不舒服我说简单的 救心丸我也有 丹参救心丸也有 弄几粒吃吃就好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这个“半个头”医生起了坏作用。
市二院阳湖院区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新:为什么会心绞痛 心肌梗死 是因为血管狭窄 狭窄到一定程度就堵塞 引起心肌梗死 用救心丸 麝香保心丸 硝酸甘油 这个是可以缓解症状的 但是毛病还在那 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医生建议有基础疾病的市民如果觉得身体不适,一定要尽早就医,以免贻误治疗。冬季正是心梗脑梗的高发期,市二院阳湖院区几乎每天都能收治到这样的病人。
市二院阳湖院区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新:死亡率最高的就是从室外进入我们急诊室 这段时间是最高的 这个死亡率达到30%左右 其实心梗的病人进入我们医院以后 真正的死亡率已经下降到10%。
市二院阳湖院区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郭义坤:中风死亡率大概在20%左右 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为中风而死亡 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为中风导致永久性的残疾 我们中国人每年大概有两百万人新发脑梗塞。
因此医生提醒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保暖、适度锻炼、清淡饮食。那么如果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话,咱们普通市民该如何进行急救呢?
市二院阳湖院区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郭义坤:老百姓是很难判断是出血性的还是缺血性的 这时候我们在急救的时候 要做一些注意 首先让他有一个舒服的体位 如果一个病人发病的时候 最好让他平卧侧头 因为口腔口能会有些分泌物。
市二院阳湖院区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新:如果身边有药的 自己就服了 赶紧要送医院不能耽搁 一耽搁可能就会有危险 我们心脏科将时间就是先机 时间就是生命。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观众朋友可得多提神,平时多加防范,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或者心绞痛的情况,一定得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