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土地确权闹矛盾 联队会计水稻被割

时间:2015-10-31 17:10:17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目前啊,我区正在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对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进行完善,可就在这期间,横林镇庆丰村的第十和十二村民小组杠上了,10月26日上午,第十村民小组的村民突然“打劫”了十二村民小组陈泉根家的一亩三分水稻田,把田里还未成熟的稻子全部割了,短短几十分钟,陈泉根的水稻田颗粒无存。

同期声:横林镇庆丰村第十二村民小组村民:六七十个人下去割,他们村民小组长怎么说啊,说,下去割,我的命令,害得我吓死了,怕他们割我的稻子。全是他们村上人(下手),人我们都认识的

记者:怎么独独就割陈泉根的田呢?

横林镇庆丰村第十二村民小组村民2:他是会计,他们说,摆平了他的,我们全是小兵,没用了,他(陈泉根)手上有帐的

横林镇庆丰村第十二村民小组村民:联队会计的帐,他有证据在的,拿掉了他,证据就拿不出来了。

画面中颗粒无存的水稻田就是陈泉根的一亩三分地,就在三天前,这里的水稻还是长势喜人,但经过10月26日上午第十村民小组村民的“围攻”,现在水稻田只剩下空荡荡的黑土地了。

同期声:陈泉根女婿严旭峰: 隔壁一个村委的人说这边以后要造厂的,要拿回去,今后可以分点钞票的  村委内部调配,分给我丈人,已经种了18年了,经营权是武进区发下来的红本本,土地使用和经营权,任何个人和单位是没有权利来剥夺的

横林镇庆丰村第十二村民小组村民2:以前修高速公路上,征用了我们128亩地的,征用后,我们就没有田了,就剩一点点了,我们就到村委去协商,和村委说,我们没田种了,村委能不能想办法给点田我们种,以前他们(第十村民小组)村上有些人不要种,我们田给你们种。

既然这些田地早在1994年就调剂给了第十二村民小组,并且在199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时,全有了红本本,确认为第十二村民小组村民的。那么,第十村民小组的村民又有什么理由来要回这些田地呢?

同期声:横林镇庆丰村第十二村民小组村民: 他们的村民小组长死了,以前村书记也死了,他们就说死无对证,是我们这边的会计瞎写写的。你的田不是现在拿来的,我们种了不是18个月,我们种了18年了。

横林镇庆丰村第十村民小组组长李银锡:红本本是有的,但是他(陈泉根)是联队会计,我们队和他们队都是一个会计…是村民和村民个人交涉,能不能给我田种,没有经过村民小组同意,虽然老村民小组长死掉了,但是他没有签字

就算这些土地转手时有问题,那第十村民小组的村民为何早不要晚不要,偏偏在这个时候来要呢?李银锡说了,这是有原因的。

同期声:横林镇庆丰村第十村民小组组长李银锡:我们现在的会计要把我们 村民小组的地分下去,现在就不好分了,你地送给人家了,现在还要分地,那没有地给人家的要说,他地都送给人家了还要分给他啊,拿回来了再分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村委是如何协调的?强割水稻一事,又将如何处理?记者来到横林镇庆丰村委,主任蔡东晓表示,他们通过镇领导和司法办已经把陈泉根水稻田的赔偿问题处理好。对此,陈泉根也表示认可。

同期声: 横林镇庆丰村第十二村民小组 村民 陈泉根:一亩田他贴钱,去年我收了1850斤水稻,今年按照2000斤一亩,他贴钱给我,价格按照国家的稻价156元100斤,就这样解决。

但对于之后这些调剂土地的经营权确认问题,两个村民小组却是各执一词。

同期声:横林镇庆丰村委主任蔡东晓:后来经过商量,这个田回到十村民小组(陈泉根:不可能)这只是他个人说法,我们村民小组和村民小组都沟通过了

横林镇庆丰村第十二村民小组村民陈泉根:我到区里去问,这个土地经营证书是不是有效?他们说完全有效。

电话采访:横林镇庆丰村第十二村民小组组长董产兴:没同意,还没协商好呢。

那么,这个地到底该何去何从?记者也就此咨询了区委农工办,了解到由于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时,有些地方存在手续不完善的问题,所以类似的矛盾不少,本着村民自治的原则,还是建议以当地村委调解为主。

快二十年的旧账,当时知晓细节的人已经过世,核实这些土地的权属实在有些困难,尽管当初手续不完善,但实实在在种了18年地,又有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在手的十二村民小组的村民,如何肯轻易放手?这个事情最终会如何确定,我们将会继续关注。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