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崇玉、好(HAO 第四声)玉传统,远到国家之宝,皇室之珍,镇国之玺,近到现代的各种玉饰品。大到达官贵人家里玉的摆件,把件,小到市井百姓佩带的玉镯、玉首饰,尤其是当前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玉器收藏更是持续升温,今天,我们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玉器收藏爱好者,刘文建。
8月17日,“环太湖艺术城”杯常州市民最受欢迎的“民间十大珍宝”评选活动,进入了报名的最后一天,不少资深藏友也拿出自己的看家宝贝,参加评选。刘文建带来了文房五件套。(画面)
同期声 玉器收藏爱好者 刘文建:最特别的是毛笔。这个毛笔的特点是什么呢,纯粹是一块籽料雕成的,应该是乾隆工,还刻有五个蝙蝠,叫五福,玉质很滋润。
最终,刘文建的藏品脱颖而出,和其它29件珍宝一起亮相武进博物馆,接受公众评选。竞争市民最受欢迎的民间10大珍宝。
同期声 武进收藏家协会 秘书长 张维:这次入围的展品应该说体现了常武地区的一个收藏水平,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加藏友收藏的判断力,共同营造健康繁荣的收藏氛围。
在刘文建的“玉润堂”,记者见到了从商周到明清的近百件老玉。青玉佛像、玉坠、玉璧、玉牌、各式各样的把玩件……琳琅满目的玉器仅仅是刘文建藏品的五分之一,他用三十年的时间收藏了五百多块老玉,也堪称玉器收藏圈的“大哥大”了,而且很多宝贝都已然形成了系列。
同期声 玉器收藏爱好者 刘文建:到现在为止,我家有一百多个烟嘴。有翡翠的、有玛瑙的、有水晶的。这个是白玉的,清代的,这个烟嘴应该说很滋润,是块和田料。这件是翡翠的,也是清代的,这是在天津文化拍卖拍回来的,当时就拍了18万。
最近这段时间,刘文建的心情不错,因为他新得了几件宝贝。懂行的人都知道在所有收藏门类中老玉捡漏是最难的,因为它既没有落款又容易仿制。对一般的人来说不上当吃亏就很好了,更别说捡到便宜的好货,而刘文建却有双“捡漏”的慧眼。
同期声 玉器收藏爱好者 刘文建:我在北京碰到过一次,当时有件辽金的东西,东西很怪,从雕工,从字形看我感觉是辽金的东西,我就回来查资料,后来我就赶快给它买下来。后来事实证明,还是在北京拍卖,在瀚海拍卖,应该是拍了一个不菲的价格。
现场 刘文建:这个是翡翠的烟嘴,烟杆是象牙的,头子是乌铜走银的,可能已经失传了。当时花了一万块钱。首先拿到这个东西,你要知道是什么。如果你都不认识,你怎么谈的上捡漏呢。
除了辗转各大拍卖会,刘文建还去全国各地的玉器市场和老百姓家里淘宝。玩古收藏的前提是识古,想识古就要钻研历史文化和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刘文建说,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烙印和特色,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种规律就是一代代传承的知识,他每年都要花上上万元采购相关书籍,将前人的研究成果、鉴赏理论、经验教训为己所用。
同期声 玉器收藏爱好者 刘文建:可以说每个玩古玩收藏的人,都有走眼的经历。但是你交了学费以后你走眼以后,你要回来好好总结,这个东西到底真在哪里,假在哪里。你喜欢它,必须对它有研究。特别是刚入行的,建议他们先学习,多看少买。只有把自己的眼力练好了,你才可以走出去。
现场 玉器收藏爱好者 刘文建: 这个在我家里有20年了,这是一件标准的羊脂玉,给大家分享一下。20年前就是二万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场 玉器收藏爱好者 刘文建:拍卖市场捡漏的机会比较少。捡漏应该说还是在一些文物展销会啊,一些市场上啊。基本功扎实了,看到什么东西你有感觉了,有概念了,这个才给你机会。
三十年专攻玉器收藏,刘文建自然独具慧眼。而他也毫不吝啬,把自己的经验、知识分享给志同道合的藏友。谈到收藏,他总结的经验就是,一要有眼力,二要有财力,三要有精力。把眼力放在第一位,就是为了告诫大家,玩收藏一定不能盲目冲动。
同期声 玉器收藏爱好者 刘文建: 我们衡量一件玉器的价值,我感觉料应该70%左右。比如这个玉值一万,是和田的,我感觉它的料就是七千,再根据它的雕工,在根据它的年代,这件东西的价值就出来了。一定要相信知识相信科学,一件东西对他的考虑一定是多方位的。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受父亲影响,刘文建的儿子从小也喜欢玉器,大学里主攻玉器珠宝鉴定,准备日后子承父业。刘文建是个商人,他走的路线是“以玉养玉”。但他更是个爱玉之一。历经年月,永存于世的玉器,传承的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同期声 玉器收藏爱好者 刘文建: 我的一些东西是按照一个系列,比如哪一个朝代,哪一个典型器,可能它的经济价值不是太高。这样留下来,也是一个教科书。
看到刘文建收藏的玉石,我们在欣赏玉的温润淳厚,古朴端方之时,更加感受到了玉带给我们的那种穿透千年时空的美。一直以来,玉以其温润硬朗含蓄的个性,最能代表华夏民族的气质和精神,也最受文人雅士所钟爱。不过玉石收藏,水也极深,没有两把刷子,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