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这几天,全城最热卖的就是重阳糕,可是您知道重阳节这一天,除了吃重阳糕、登高之外,还有哪些民俗呢?
记者 施劼婧: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到了唐代,它被正式命名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到了2012年,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那么,这个沿袭了千年的节日,到底有哪些风俗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市民:一起(登高)玩玩,家里面聚聚
市民:吃重阳糕
市民:重阳节的节气是最差的一天,这个日子不好,所以要吃高,要高高才好的,就是这样一说,我也是听老人这么说的
市民:等到菊花季节里面,也会去看看的。
登高、吃重阳糕、赏菊,插茱萸,这些都是重阳节所特有的习俗,那么这些习俗怎么来的呢?常武地区的重阳节习俗又有哪些不同,我们不妨来问问民俗专家。
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 范炎培:在东汉时期,据说有一个仙人,他对徒弟说,在农历九月九日,你家有大难,徒弟问师傅怎样避难呢?他说,你们全家就上山去,躲避一下,傍晚回来的时候,留在家里的鸡鸭牛羊等牲畜全部死了,这样一来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了,要登山避难。
大文学家苏轼还写下了“菊花开处乃重阳”的佳句,民间也有“无菊不成节”的说法。菊花盛开在农历九月,成了农历九月和重阳节的象征。
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 范炎培:现在刚好是菊花开的时候,古人这个时间段是赏菊 饮酒,特别是文人,一边吟诗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是作为一种民间的活动。
在古代,菊花酒被视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亲友们在这个时节,三五成群同赏菊花、共饮美酒,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还有民谣中唱道:“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鸢,线爱长。”纸鸢就是现在的风筝,风筝飞得越远说明晦气也随之远离。除了这些所熟悉的习俗,其实在我们吴方言中,还有许多俚语是有关重阳节的。
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 范炎培:九月九,蚊子叮石臼,石臼是石头的,很厚,说明蚊子到现在也是很厉害的。还有,有关气象上面,常州也有一个说法叫:重阳拗不过十三,重阳节的天气多好,但是这个时候气候多变,多半会下雨的…这是几千年来,我们农民观察气象得出的结论。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还挺丰富的,而自古以来关于重阳的诗句也很多,生活连线微信公众号上将推出有奖“晒诗”活动,欢迎广大观众关注并积极参与。
|